城鄉公交一體化“惠民交通”獲點贊
2017年1月,交通運輸部啟動“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”創建工作。江蘇省推薦了5個名額,其中4家位于蘇南蘇中,1家地處蘇北。鹽都區名列上報名單的第四位,也是蘇北唯一被推選的縣級行政區。
這是對鹽都區大力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,在蘇北率先實現城鄉公交、鎮村公交全覆蓋的肯定,也是對鹽都交通人咬定目標,迎難而上,打造“惠民交通”“幸福出行”,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交通發展“獲得感”的贊賞。
現狀堪憂群眾頗有微詞
2012年歲末,鹽都區交運局領導先后3次帶隨員下鄉,專題調研全區農共班車運營情況。一周時間,他們累計乘坐了30多輛不同線路、不同車況的農共班車,足跡遍布全區15個鎮、區和街道。
當時參與調研的局辦公室主任嚴俊說,那會兒在鹽都境內營運的200多輛農共班車,幾乎都是個體經營的,至少95%的車輛已接近報廢年限,車子除了喇叭響,其他部位也是塊塊響。有的車窗玻璃壞了,就用塑料紙糊弄一下,風一刮,車廂里灰塵撲面,紙屑紛飛。為了搶線路,搶客源,經常有人打得頭破血流。遇到春運旺季或是雨雪天氣,漫天要價、隨意宰客現象層出不窮。發車不準時,誤班誤點是家常便飯。
曾經幫車主開過這種中巴車的郭傳旗回憶,當年他跑的是鄉鎮至鹽城市區的線路,車主老婆是隨車售票員兼乘務。因是排班發車,時間是固定的,那天發車時間到了,老板娘看到幾個乘客從百十米外趕來,就叫他暫時不發車,再等幾分鐘。排在后面的車主見狀,上來和老板娘理論,雙方逐漸由爭吵發展到扭打,最后發展到雙方家人都參與的打群架事件。
形成共識公交化改造浮出水面
這次調研后不久,一份嚴謹翔實的調研報告擺上了區交運局每個班子成員的案頭。局機關干部會上,拋出了一個議題:農共班車的混亂狀況已遠不能適應群眾的日常出行需求,鹽都的公共交通究竟應該怎么搞?
一石激起千層浪。大家的意見主要集中在這么幾條:當前公路建設點多線長任務重,沒有精力考慮這個問題;等將來把路網建好了,再考慮這件事不遲;這個問題比較超前,外地成功的經驗也不多,看看再說;這件事解決起來比較棘手,需要多部門協調配合,打硬仗我們行不行?先民主后集中,綜合大家的意見后,會議形成共識,盡快啟動城鄉公交一體化調研論證和試點工作,暢通群眾出行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鹽都交運局將這個設想向區里匯報,得到了肯定和支持。區主要領導多次在有關場合表示,建設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,既是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,也是人民群眾的期盼與夢想。如果把實施城鄉公交一體化放在這個大背景下去思考和推進,鹽都的交通工作就有了方向,干起來就有了動力。
在區委、區政府的關心支持下,鹽都交運局擬定了“城鄉統籌、以城帶鄉、城鄉一體、客貨并舉、運郵結合”的總體發展思路,拿出了“加快完善農村路網,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,統籌市鎮公交、鎮村公交協調發展”的初步方案。
2013年年初,鹽都區農共班車公交化改造大幕開啟。
中巴收購跨過難邁的那道坎
無論是城鄉公交一體化,還是服務均等化,目的都是讓農村人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樣舒適便捷、價格低廉、安全有保障的公交服務。然而發展公交事業,勢必影響現有民營班線的營運。對它們的收購改造,成了鹽都交通人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一道坎。
開弓沒有回頭箭。為了全區70萬人民的切身利益,再難也不放棄!
鹽都交運局從省城請來公共交通方面的專家,就線路走向、站臺設置、站場建設、車票定價以及城市公交、市鎮公交、鎮村公交之間的無縫銜接等問題,展開調研并編制方案。與此同時,局領導帶隊去浙江、蘇南,到一些區情相似的縣市區學習取經。
作為實施這項重大民生工程的主體單位,鹽都交運局報請區政府出面,組織召開全區動員大會,各鎮區黨政一把手與會,就農共班車車主個人信息摸底、車輛評估收購、駕乘人員轉崗分流等,逐一宣講政策,明確職責。會議明確郭猛鎮先行實施公交化改造,第二批再搞3個鎮,第三批在全區推開。
鹽都交運局從人性化角度出發,制定出臺了收購政策,對車輛的殘值估價,按15年使用期限平均折舊法計算殘值;對線路經營權到期或已過期的車輛,不補收一分錢;對公告后10天內簽約的車主,獎勵1-5萬元;對車主給予轉崗補貼2萬元;持有駕駛證A照的車主或駕駛員,愿意繼續開車的,經公交公司考核合格后可再上崗,對其他駕乘人員,給予3個月期限的免費就業培訓。
做好車主的思想工作,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。當時,全區共有241輛農共班車,駕乘人員和車主所關聯的家庭多達1000多戶。讓這些人心甘情愿地支持改革,必須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。
上至局領導,下到一般干部,每個人都下到各個鎮區村組的241個車主家中,白天找不到人,晚上去;晴天找不到人,下雨天也要去。必須把工作做到家,做到人。多數車主理解并支持政府的改革,但也有少數人站在自身的立場考慮小我之利,置幾十萬群眾的大利于不顧,借機向政府獅子大開口。
2013年秋,一些不肯配合的車主發動家里的老頭老太到鹽都交運局鬧訪。他們帶來了方便面、被子,吃住在交運局的辦公樓,把辦公室搞得一塌糊涂。后來老人們見交運局的同志白天忙著和車主商談、簽約,晚上還要趕過來噓寒問暖,覺得真是錯怪了他們,主動撤了回去,臨走不忘說一聲你們辛苦了。
意想不到的事件還是發生了。為對抗即將到來的政府收購,大岡鎮農共班車醞釀集體罷運?!俺柸罕姟边B夜將情況匯報給局里,局領導驚出一身冷汗!在區委、區政府的強力支持下,區交運局與市公交公司緊急溝通協調,對方同意抽調10輛公交車星夜馳援大岡,確保次日一早執行輸運任務。
壞事變成了好事。大岡群眾自打坐了公交公司的車,再也不愿坐農共班車了,公交車的軟硬件甩農共小巴十幾條街??吹饺罕姴辉俅娮约旱能?,參加罷運的車主一個個主動找到區交運局,簽訂了收購協議。
這項涉及到240多輛農共班車收購、500多名駕乘人員轉崗的工作,事后竟沒有一封人民來信,無一人上訪。鹽都交通人創造了奇跡。至此,那道繞不開的坎,他們一個大步跨了過去。
幸福出行幾十萬農民“坐享紅利”
2013年1月18日上午6時18分,首批141輛以K字開始順序排列編號的嶄新豪華空調公交車,在鹽城市區和鹽都區所屬各個鎮、區、街道的中心,同時舉行發車儀式。壯觀、喜慶的場面,堪比盛大的節日。
這是鹽都人民的節日!這一天注定將被載入史冊。在時代的進步中,鹽都人民分享到改革帶來的紅利,分享到同城化待遇,分享到均等化服務,分享到市民的榮耀。這是鹽都區委、區政府以及鹽都交通戰線全體干部職工以民為本、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又一次濃情發力!
目前,鹽都區已開通市鎮公交線路12條,共投入246輛空調巴士,率先在蘇北5市實現市鎮公交全覆蓋。農村公路的提檔升級,也為發展鎮村公交提供了基礎支撐,2016年3月22日,大岡、尚莊、龍岡、學富、秦南等5個鎮最后一批鎮村公交10條線路營運情況,通過省交運廳檢查驗收,乘客滿意率達95%以上。至此,鹽都區的鎮村公交線路達到27條,投入99輛新能源純電動汽車,營運線路全長652公里,率先在蘇北地區實現“村村通公交”目標。
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造這場戰役取得了決定性勝利,但鹽都交運局并沒有刀槍入庫,馬放南山。他們不斷征求群眾意見,對運行線路、站點進一步優化,又先后建設了800多個公交站亭(牌),新建了充電樁30個。經省交運廳考核,鹽都城鄉公交一體化綜合水平達到5A級最高標準。
鹽都群眾還有更多的實惠!60歲以上農民憑證乘坐市鎮公交實行半價優惠,70歲以上老人、殘疾軍人、尿毒病患者等一律免費。僅此一項,鹽都區財政每年補貼上千萬元。
這一福祉讓北龍港73歲的張有才喜不自禁,老淚橫流。以前張老伯進城坐農共班車,一張單程票就要16元,春運期間還漲價,現在坐上空調公交車,一分錢也不用掏腰包。
每天,幾百輛空調大巴和新能源汽車在鹽都大地來往穿梭。據統計,鹽都的市鎮公交、鎮村公交車年運營達16萬班次,行程400多萬公里,年運送旅客640萬人次,年為群眾節省出行費用數千萬元。
榮譽屬于勤思進取的實干者。2014年,在宿遷市召開的江蘇省交通運政工作會議上,省廳領導對鹽都區交運局積極探索實踐“先路后車”模式、發展城鄉公交一體化的經驗和做法,給予了充分肯定,并要求在全省總結推廣。
2015年,交通運輸部在北京舉辦全國交通局長培訓班。主持會議的領導“突然襲擊”,點名讓鹽都交通運輸局負責人上臺,要求他講一講鹽都區搞“先路后車”模式、發展城鄉公交一體化的實踐做法。這個全國行政層級最低的交通局長,站在《局長講壇》的演講席,“戰戰兢兢”地給大家講了30多分鐘。言畢,會場內響起熱烈的掌聲。部領導幽默地說,這么好的經驗大方地講嘛,羞答答的玫瑰不要靜悄悄地開。
□谷子 王銀忠 杜靜
相關閱讀
